# 栈空间和堆空间:数据是如何存储的

对于前端开发者来说,JavaScript 的内存机制是一个不被经常提及的概念 ,因此很容易被忽视。特别是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,对内存机制可能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,甚至有些同学根本就不知道 JavaScript 的内存机制是什么

但是如果你想成为行业专家,并打造高性能前端应用,那么你就必须要搞清楚JavaScript 的内存机制了。

其实,要搞清楚 JavaScript 的内存机制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,在接下来的三篇文章(数据在内存中的存放、JavaScript 处理垃圾回收以及 V8 执行代码)中,我们将通过内存机制的介绍,循序渐进带你走进 JavaScript 内存的世界。

今天我们讲述第一部分的内容——JavaScript 中的数据是如何存储在内存中的。虽然 JavaScript 并不需要直接去管理内存,但是在实际项目中为了能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坑,你还是需要了解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的

# 让人疑惑的代码

首先,我们先看下面这两段代码:

function foo(){
    var a = 1
    var b = a
    a = 2
    console.log(a)
    console.log(b)
}
foo()
function foo(){
    var a = {name:" 极客时间 "}
    var b = a
    a.name = " 极客邦 " 
    console.log(a)
    console.log(b)
}
foo()

若执行上述这两段代码,你知道它们输出的结果是什么吗?下面我们就来一个一个分析下。

执行第一段代码,打印出来 a 的值是 2,b 的值是 1,这没什么难以理解的。

接着,再执行第二段代码,你会发现,仅仅改变了 a 中 name 的属性值,但是最终 a 和 b 打印出来的值都是{name:"极客邦"}。这就和我们预期的不一致了,因为我们想改变的仅仅是 a 的内容,但 b 的内容也同时被改变了。

要彻底弄清楚这个问题,我们就得先从“JavaScript 是什么类型的语言”讲起。

# JavaScript 是什么类型的语言

每种编程语言都具有内建的数据类型,但它们的数据类型常有不同之处,使用方式也很不一样,比如 C 语言在定义变量之前,就需要确定变量的类型,你可以看下面这段 C 代码:

int main()
{
   int a = 1;
   char* b = " 极客时间 ";
   bool c = true;
   return 0;
}

上述代码声明变量的特点是:在声明变量之前需要先定义变量类型。我们把这种在使用之前就需要确认其变量数据类型的称为静态语言。

相反地,我们把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检查数据类型的语言称为动态语言。比如我们所讲的 JavaScript 就是动态语言,因为在声明变量之前并不需要确认其数据类型。

虽然 C 语言是静态,但是在 C 语言中,我们可以把其他类型数据赋予给一个声明好的变量,如:

c = a

前面代码中,我们把 int 型的变量 a 赋值给了 bool 型的变量 c,这段代码也是可以编译执行的,因为在赋值过程中,C 编译器会把 int 型的变量悄悄转换为 bool 型的变量,我们通常把这种偷偷转换的操作称为隐式类型转换。而支持隐式类型转换的语言称为弱类型语言,不支持隐式类型转换的语言称为强类型语言。在这点上,C 和 JavaScript 都是弱类型语言。

对于各种语言的类型,你可以参考下图

# JavaScript 的数据类型

现在我们知道了,JavaScript 是一种弱类型的、动态的语言。那这些特点意味着什么呢?

  • 弱类型,意味着你不需要告诉 JavaScript 引擎这个或那个变量是什么数据类型,JavaScript 引擎在运行代码的时候自己会计算出来。
  • 动态,意味着你可以使用同一个变量保存不同类型的数据

那么接下来,我们再来看看 JavaScript 的数据类型,你可以看下面这段代码:

var bar
bar = 12 
bar = " 极客时间 "
bar = true
bar = null
bar = {name:" 极客时间 "}

从上述代码中你可以看出,我们声明了一个 bar 变量,然后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数据值赋予给该变量。

在 JavaScript 中,如果你想要查看一个变量到底是什么类型,可以使用“typeof”运算符。具体使用方式如下所示:

var bar
console.log(typeof bar)  //undefined
bar = 12 
console.log(typeof bar) //number
bar = " 极客时间 "
console.log(typeof bar)//string
bar = true
console.log(typeof bar) //boolean
bar = null
console.log(typeof bar) //object
bar = {name:" 极客时间 "}
console.log(typeof bar) //object

执行这段代码,你可以看到打印出来了不同的数据类型,有 undefined、number、boolean、object 等。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 JavaScript 到底有多少种数据类型。

其实 JavaScript 中的数据类型一种有 8 种,它们分别是:

了解这些类型之后,还有三点需要你注意一下。

第一点,使用 typeof 检测 Null 类型时,返回的是 Object。这是当初 JavaScript 语言的一个 Bug,一直保留至今,之所以一直没修改过来,主要是为了兼容老的代码。

第二点,Object 类型比较特殊,它是由上述 7 种类型组成的一个包含了 key-value 对的数据类型。如下所示:

let myObj = {
  name:'极客时间',
  update:function(){....}
}

从中你可以看出来,Object 是由 key-value 组成的,其中的 vaule 可以是任何类型,包括函数,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通过 Object 来存储函数,Object 中的函数又称为方法,比如上述代码中的 update 方法。

第三点,我们把前面的 7 种数据类型称为原始类型,把最后一个对象类型称为引用类型,之所以把它们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,是因为它们在内存中存放的位置不一样。到底怎么个不一样法呢?接下来,我们就来讲解一下 JavaScript 的原始类型和引用类型到底是怎么储存的。

# 内存空间

要理解 JavaScript 在运行过程中数据是如何存储的,你就得先搞清楚其存储空间的种类。下面是我画的 JavaScript 的内存模型,你可以参考下:

从图中可以看出, 在 JavaScript 的执行过程中, 主要有三种类型内存空间,分别是代码空间、栈空间和堆空间。

其中的代码空间主要是存储可执行代码的,这个我们后面再做介绍,今天主要来说说栈空间和堆空间。

# 栈空间和堆空间

这里的栈空间就是我们之前反复提及的调用栈,是用来存储执行上下文的。为了搞清楚栈空间是如何存储数据的,我们还是先看下面这段代码:

function foo(){
    var a = " 极客时间 "
    var b = a
    var c = {name:" 极客时间 "}
    var d = c
}
foo()

前面文章我们已经讲解过了,当执行一段代码时,需要先编译,并创建执行上下文,然后再按照顺序执行代码。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,当执行到第 3 行代码时,其调用栈的状态,你可以参考下面这张调用栈状态图:

从图中可以看出来,当执行到第 3 行时,变量 a 和变量 b 的值都被保存在执行上下文中,而执行上下文又被压入到栈中,所以你也可以认为变量 a 和变量 b 的值都是存放在栈中的。

接下来继续执行第 4 行代码,由于 JavaScript 引擎判断右边的值是一个引用类型,这时候处理的情况就不一样了,JavaScript 引擎并不是直接将该对象存放到变量环境中,而是将它分配到堆空间里面,分配后该对象会有一个在“堆”中的地址,然后再将该数据的地址写进 c 的变量值,最终分配好内存的示意图如下所示:

从上图你可以清晰地观察到,对象类型是存放在堆空间的,在栈空间中只是保留了对象的引用地址,当 JavaScript 需要访问该数据的时候,是通过栈中的引用地址来访问的,相当于多了一道转手流程。

好了,现在你应该知道了原始类型的数据值都是直接保存在“栈”中的,引用类型的值是存放在“堆”中的。不过你也许会好奇,为什么一定要分“堆”和“栈”两个存储空间呢?所有数据直接存放在“栈”中不就可以了吗?

答案是不可以的。这是因为 JavaScript 引擎需要用栈来维护程序执行期间上下文的状态,如果栈空间大了话,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栈空间里面,那么会影响到上下文切换的效率,进而又影响到整个程序的执行效率。比如文中的 foo 函数执行结束了,JavaScript 引擎需要离开当前的执行上下文,只需要将指针下移到上个执行上下文的地址就可以了,foo 函数执行上下文栈区空间全部回收,具体过程你可以参考下图:

所以通常情况下,栈空间都不会设置太大,主要用来存放一些原始类型的小数据。而引用类型的数据占用的空间都比较大,所以这一类数据会被存放到堆中,堆空间很大,能存放很多大的数据,不过缺点是分配内存和回收内存都会占用一定的时间。

解释了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堆和栈两种数据结构后,我们还是回到示例代码那里,看看它最后一步将变量 c 赋值给变量 d 是怎么执行的?

在 JavaScript 中,赋值操作和其他语言有很大的不同,原始类型的赋值会完整复制变量值,而引用类型的赋值是复制引用地址。

所以d=c的操作就是把 c 的引用地址赋值给 d,你可以参考下图

从图中你可以看到,变量 c 和变量 d 都指向了同一个堆中的对象,所以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,通过 c 修改 name 的值,变量 d 的值也跟着改变,归根结底它们是同一个对象。

# 再谈闭包

现在你知道了作用域内的原始类型数据会被存储到栈空间,引用类型会被存储到堆空间,基于这两点的认知,我们再深入一步,探讨下闭包的内存模型。

function foo() {
    var myName = " 极客时间 "
    let test1 = 1
    const test2 = 2
    var innerBar = { 
        setName:function(newName){
            myName = newName
        },
        getName:function(){
            console.log(test1)
            return myName
        }
    }
    return innerBar
}
var bar = foo()
bar.setName(" 极客邦 ")
bar.getName()
console.log(bar.getName())

当执行这段代码的时候,你应该有过这样的分析:由于变量 myName、test1、test2 都是原始类型数据,所以在执行 foo 函数的时候,它们会被压入到调用栈中;当 foo 函数执行结束之后,调用栈中 foo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会被销毁,其内部变量 myName、test1、test2 也应该一同被销毁。

要解释这个现象,我们就得站在内存模型的角度来分析这段代码的执行流程。

  • 当 JavaScript 引擎执行到 foo 函数时,首先会编译,并创建一个空执行上下文。
  • 在编译过程中,遇到内部函数 setName,JavaScript 引擎还要对内部函数做一次快速的词法扫描,发现该内部函数引用了 foo - 函数中的 myName 变量,由于是内部函数引用了外部函数的变量,所以 JavaScript 引擎判断这是一个闭包,于是在堆空间创建换一个“closure(foo)”的对象(这是一个内部对象,JavaScript 是无法访问的),用来保存 myName 变量。
  • 接着继续扫描到 getName 方法时,发现该函数内部还引用变量 test1,于是 JavaScript 引擎又将 test1 添加到“closure(foo)”对象中。这时候堆中的“closure(foo)”对象中就包含了 myName 和 test1 两个变量了。
  • 由于 test2 并没有被内部函数引用,所以 test2 依然保存在调用栈中

通过上面的分析,我们可以画出执行到 foo 函数中“return innerBar”语句时的调用栈状态,如下图所示:

从上图你可以清晰地看出,当执行到 foo 函数时,闭包就产生了;当 foo 函数执行结束之后,返回的 getName 和 setName 方法都引用“clourse(foo)”对象,所以即使 foo 函数退出了,“clourse(foo)”依然被其内部的 getName 和 setName 方法引用。所以在下次调用bar.setName或者bar.getName时,创建的执行上下文中就包含了“clourse(foo)”。

总的来说,产生闭包的核心有两步:第一步是需要预扫描内部函数;第二步是把内部函数引用的外部变量保存到堆中。

# 总结

好了,今天就讲到这里,下面我来简单总结下今天的要点。

我们介绍了 JavaScript 中的 8 种数据类型,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——原始类型和引用类型。

其中,原始类型的数据是存放在栈中,引用类型的数据是存放在堆中的。堆中的数据是通过引用和变量关联起来的。也就是说,JavaScript 的变量是没有数据类型的,值才有数据类型,变量可以随时持有任何类型的数据。

然后我们分析了,在 JavaScript 中将一个原始类型的变量 a 赋值给 b,那么 a 和 b 会相互独立、互不影响;但是将引用类型的变量 a 赋值给变量 b,那会导致 a、b 两个变量都同时指向了堆中的同一块数据。

最后,我们还站在内存模型的视角分析了闭包的产生过程

# 思考时间

在实际的项目中,经常需要完整地拷贝一个对象,也就是说拷贝完成之后两个对象之间就不能互相影响。那该如何实现呢?

结合下面这段代码,你可以分析下它是如何将对象 jack 拷贝给 jack2,然后在完成拷贝操作时两个 jack 还互不影响的呢。

let jack = {
    name : "jack.ma",
    age:40,
    like:{
        dog:{
            color:'black',
            age:3,
        },
        cat:{
            color:'white',
            age:2
        }
    }
}
function copy(src){
    let dest
    // 实现拷贝代码,将 src 的值完整地拷贝给 dest
   // 在这里实现
    return dest
}
let jack2 = copy(jack)
 
// 比如修改 jack2 中的内容,不会影响到 jack 中的值
jack2.like.dog.color = 'green'
console.log(jack.like.dog.color) // 打印出来的应该是 "black"

关于foo函数执行上下文销毁过程:foo函数执行结束之后,当前执行状态的指针下移到栈中的全局执行上下文的位置,foo函数的执行上下文的那块数据就挪出来,这也就是foo函数执行上下文的销毁过程,这个文中有提到,你可以参考“调用栈中切换执行上下文状态“图。

第二个问题:innerBar返回后,含有setName和getName对象,这两个对象里面包含了堆中的closure(foo)的引用。虽然foo执行上下文销毁了,foo函数中的对closure(foo)的引用也断开了,但是setName和getName里面又重新建立起来了对closure(foo)引用。

你可以:

  • 打开“开发者工具”
  • 在控制台执行上述代码
  • 然后选择“Memory”标签,点击"take snapshot" 获取V8的堆内存快照。
  • 然后“command+f"(mac) 或者 "ctrl+f"(win),搜索“setName”,然后你就会发现setName对象下面包含了 raw_outer_scope_info_or_feedback_metadata,对闭包的引用数据就在这里面。`