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分层和合成机制:为什么css动画比JavaScript高效
本文我们主要讲解渲染引擎的分层和合成机制,因为分层和合成机制代表了浏览器最为先进的合成技术,Chrome 团队为了做到这一点,做了大量的优化工作。了解其工作原理,有助于拓宽你的视野,而且也有助于你更加深刻地理解 CSS 动画和 JavaScript 底层工作机制。
# 显示器是怎么显示图像的
每个显示器都有固定的刷新频率,通常是 60HZ,也就是每秒更新 60 张图片,更新的图片都来自于显卡中一个叫前缓冲区的地方,显示器所做的任务很简单,就是每秒固定读取 60 次前缓冲区中的图像,并将读取的图像显示到显示器上。
那么这里显卡做什么呢?
显卡的职责就是合成新的图像,并将图像保存到后缓冲区中,一旦显卡把合成的图像写到后缓冲区,系统就会让后缓冲区和前缓冲区互换,这样就能保证显示器能读取到最新显卡合成的图像。通常情况下,显卡的更新频率和显示器的刷新频率是一致的。但有时候,在一些复杂的场景中,显卡处理一张图片的速度会变慢,这样就会造成视觉上的卡顿。
# 帧 VS 帧率
了解了显示器是怎么显示图像的之后,下面我们再来明确下帧和帧率的概念,因为这是后续一切分析的基础。
当你通过滚动条滚动页面,或者通过手势缩放页面时,屏幕上就会产生动画的效果。之所以你能感觉到有动画的效果,是因为在滚动或者缩放操作时,渲染引擎会通过渲染流水线生成新的图片,并发送到显卡的后缓冲区。
大多数设备屏幕的更新频率是 60 次 / 秒,这也就意味着正常情况下要实现流畅的动画效果,渲染引擎需要每秒更新 60 张图片到显卡的后缓冲区。
我们把渲染流水线生成的每一副图片称为一帧,把渲染流水线每秒更新了多少帧称为帧率,比如滚动过程中 1 秒更新了 60 帧,那么帧率就是 60Hz(或者 60FPS)。
由于用户很容易观察到那些丢失的帧,如果在一次动画过程中,渲染引擎生成某些帧的时间过久,那么用户就会感受到卡顿,这会给用户造成非常不好的印象。
要解决卡顿问题,就要解决每帧生成时间过久的问题,为此 Chrome 对浏览器渲染方式做了大量的工作,其中最卓有成效的策略就是引入了分层和合成机制。分层和合成机制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渲染技术,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下什么是合成和渲染技术
# 如何生成一帧图像
不过在开始之前,我们还需要聊一聊渲染引擎是如何生成一帧图像的。这需要回顾下我们前面《06 | 渲染流程(下):HTML、CSS 和 JavaScript 文件,是如何变成页面的?》介绍的渲染流水线。关于其中任意一帧的生成方式,有重排、重绘和合成三种方式
这三种方式的渲染路径是不同的,通常渲染路径越长,生成图像花费的时间就越多。比如重排,它需要重新根据 CSSOM 和 DOM 来计算布局树,这样生成一幅图片时,会让整个渲染流水线的每个阶段都执行一遍,如果布局复杂的话,就很难保证渲染的效率了。而重绘因为没有了重新布局的阶段,操作效率稍微高点,但是依然需要重新计算绘制信息,并触发绘制操作之后的一系列操作。
相较于重排和重绘,合成操作的路径就显得非常短了,并不需要触发布局和绘制两个阶段,如果采用了 GPU,那么合成的效率会非常高。
所以,关于渲染引擎生成一帧图像的几种方式,按照效率我们推荐合成方式优先,若实在不能满足需求,那么就再退后一步使用重绘或者重排的方式。
本文我们的焦点在合成上,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分析下 Chrome 浏览器是怎么实现合成操作的。Chrome 中的合成技术,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总结:分层、分块和合成
# 分层和合成
通常页面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,有的页面里要实现一些复杂的动画效果,比如点击菜单时弹出菜单的动画特效,滚动鼠标滚轮时页面滚动的动画效果,当然还有一些炫酷的 3D 动画特效。如果没有采用分层机制,从布局树直接生成目标图片的话,那么每次页面有很小的变化时,都会触发重排或者重绘机制,这种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绘制策略会严重影响页面的渲染效率。
为了提升每帧的渲染效率,Chrome 引入了分层和合成的机制。那该怎么来理解分层和合成机制呢?
你可以把一张网页想象成是由很多个图片叠加在一起的,每个图片就对应一个图层,Chrome 合成器最终将这些图层合成了用于显示页面的图片。如果你熟悉 PhotoShop 的话,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个过程了,PhotoShop 中一个项目是由很多图层构成的,每个图层都可以是一张单独图片,可以设置透明度、边框阴影,可以旋转或者设置图层的上下位置,将这些图层叠加在一起后,就能呈现出最终的图片了。
在这个过程中,将素材分解为多个图层的操作就称为分层,最后将这些图层合并到一起的操作就称为合成。所以,分层和合成通常是一起使用的。
考虑到一个页面被划分为两个层,当进行到下一帧的渲染时,上面的一帧可能需要实现某些变换,如平移、旋转、缩放、阴影或者 Alpha 渐变,这时候合成器只需要将两个层进行相应的变化操作就可以了,显卡处理这些操作驾轻就熟,所以这个合成过程时间非常短。
理解了为什么要引入合成和分层机制,下面我们再来看看 Chrome 是怎么实现分层和合成机制的。
在 Chrome 的渲染流水线中,分层体现在生成布局树之后,渲染引擎会根据布局树的特点将其转换为层树(Layer Tree),层树是渲染流水线后续流程的基础结构。
层树中的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一个图层,下一步的绘制阶段就依赖于层树中的节点。在《06 | 渲染流程(下):HTML、CSS 和 JavaScript 文件,是如何变成页面的?》中我们介绍过,绘制阶段其实并不是真正地绘出图片,而是将绘制指令组合成一个列表,比如一个图层要设置的背景为黑色,并且还要在中间画一个圆形,那么绘制过程会生成|Paint BackGroundColor:Black | Paint Circle|这样的绘制指令列表,绘制过程就完成了。
有了绘制列表之后,就需要进入光栅化阶段了,光栅化就是按照绘制列表中的指令生成图片。每一个图层都对应一张图片,合成线程有了这些图片之后,会将这些图片合成为“一张”图片,并最终将生成的图片发送到后缓冲区。这就是一个大致的分层、合成流程。
需要重点关注的是,合成操作是在合成线程上完成的,这也就意味着在执行合成操作时,是不会影响到主线程执行的。这就是为什么经常主线程卡住了,但是 CSS 动画依然能执行的原因。
# 分块
如果说分层是从宏观上提升了渲染效率,那么分块则是从微观层面提升了渲染效率。
通常情况下,页面的内容都要比屏幕大得多,显示一个页面时,如果等待所有的图层都生成完毕,再进行合成的话,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开销,也会让合成图片的时间变得更久。
因此,合成线程会将每个图层分割为大小固定的图块,然后优先绘制靠近视口的图块,这样就可以大大加速页面的显示速度。不过有时候, 即使只绘制那些优先级最高的图块,也要耗费不少的时间,因为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因素——纹理上传,这是因为从计算机内存上传到 GPU 内存的操作会比较慢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Chrome 又采取了一个策略:在首次合成图块的时候使用一个低分辨率的图片。比如可以是正常分辨率的一半,分辨率减少一半,纹理就减少了四分之三。在首次显示页面内容的时候,将这个低分辨率的图片显示出来,然后合成器继续绘制正常比例的网页内容,当正常比例的网页内容绘制完成后,再替换掉当前显示的低分辨率内容。这种方式尽管会让用户在开始时看到的是低分辨率的内容,但是也比用户在开始时什么都看不到要好
# 如何利用分层技术优化代码
通过上面的介绍,相信你已经理解了渲染引擎是怎么将布局树转换为漂亮图片的,理解其中原理之后,你就可以利用分层和合成技术来优化代码了。
在写 Web 应用的时候,你可能经常需要对某个元素做几何形状变换、透明度变换或者一些缩放操作,如果使用 JavaScript 来写这些效果,会牵涉到整个渲染流水线,所以 JavaScript 的绘制效率会非常低下。
这时你可以使用 will-change 来告诉渲染引擎你会对该元素做一些特效变换,CSS 代码如下:
.box {
will-change: transform, opacity;
}
这段代码就是提前告诉渲染引擎 box 元素将要做几何变换和透明度变换操作,这时候渲染引擎会将该元素单独实现一帧,等这些变换发生时,渲染引擎会通过合成线程直接去处理变换,这些变换并没有涉及到主线程,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渲染的效率。这也是 CSS 动画比 JavaScript 动画高效的原因。
所以,如果涉及到一些可以使用合成线程来处理 CSS 特效或者动画的情况,就尽量使用 will-change 来提前告诉渲染引擎,让它为该元素准备独立的层。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,每当渲染引擎为一个元素准备一个独立层的时候,它占用的内存也会大大增加,因为从层树开始,后续每个阶段都会多一个层结构,这些都需要额外的内存,所以你需要恰当地使用 will-change。
# 总结
好了,今天就介绍到这里,下面我来总结下今天的内容。
- 首先我们介绍了显示器显示图像的原理,以及帧和帧率的概念,然后基于帧和帧率我们又介绍渲染引擎是如何实现一帧图像的。通常渲染引擎生成一帧图像有三种方式:重排、重绘和合成。其中重排和重绘操作都是在渲染进程的主线程上执行的,比较耗时;而合成操作是在渲染进程的合成线程上执行的,执行速度快,且不占用主线程。
- 然后我们重点介绍了浏览器是怎么实现合成的,其技术细节主要可以使用三个词来概括:分层、分块和合成。
- 最后我们还讲解了 CSS 动画比 JavaScript 动画高效的原因,以及怎么使用 will-change 来优化动画或特效。